六堡茶,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六堡茶属黑茶类,选用苍梧县群体种、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、选育的品种、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,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,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。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“中国红”情有独钟,六堡茶业界认为,必须以“中国红”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为准则,使六堡茶走上复兴之路。
2011年03月16日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六堡茶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发展历史
六堡茶兴于唐宋,盛于明清,清嘉庆年间,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。
清嘉庆年间(1796年—1820年),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。同治版《苍梧县志》载:“茶产多贤产六堡,味厚隔宿不变”,说的即是苍梧六堡茶。
经过发展,六堡茶的产地有苍梧、贺县、横县、恭城、贵县、三江、河池、柳城等20余县。在六堡茶区范围内,有恭村茶、黑石村茶、罗笛村茶、离涌村茶、蚕村茶等,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的茶叶最好,横县岭溪所产茶叶品质和制法与六堡茶相近,亦统称为六堡茶
产品特点
品质特性
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,叶呈长椭圆披针形,叶色褐黑光润,间有黄花点,叶底红褐。六堡茶素以“红、浓、陈、醇”四绝著称。其条索长整紧结,汤色红浓,香气陈厚,滋味甘醇可口。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,叶底铜褐色。
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,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,经杀青、揉捻、渥堆、复揉、干燥5道工序制成。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;揉捻则是以整形为主,细胞破碎为辅;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,其目的是通过渥堆湿热作用,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,减掉苦涩味,使滋味变醇,消除青臭气,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。渥堆时期,掌握到出现黏汁,发出特有的醇香,即为适度,所以属于后发酵茶。
六堡茶中之篓茶,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。将毛茶经过蒸揉后,装篓压实,然后放置阴干处,晾贮几个月通过后发酵使茶紧结成块,即可形成有独特醇、陈香味的六堡篓茶。传统的竹篓包装,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,使滋味变醇、汤色加深、陈香显露。用六堡散茶蒸制、压模,可制成六堡饼茶、六堡砖茶、六堡沱茶等。
六堡茶,红、浓、陈、醇,有独特槟榔香气、越陈越佳,属黑茶类,采摘一芽二三叶,经摊青、杀青、揉捻、沤堆、干燥等工艺制成,分特级和一至六级,原产、主产于中国广西梧州六堡镇。
六堡茶属于温性茶,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,更具有消暑祛湿、明目清心、帮助消化的功效。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,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。在闷热的天气里,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、倍感舒畅。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,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“金花”,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,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,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,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,使茶叶汤色变棕红,消除粗青味。
六堡茶宜久藏,越陈越好,因为久藏的茶叶有“发金花”,即生有金黄霉菌(学名为冠突曲霉菌)。因金黄霉菌能分泌多种酶,促使茶叶内含的各种物质加速转化,形成特殊风味。陈年的老六堡,在30—50年左右,色泽黑褐油润,会有槟榔、松烟香味,清爽醇厚,味中有甜、汤色澄明。据化学分析,茶叶含咖啡碱、茶碱和挥发油等特质,有兴奋大脑、心脏和健脾胃的功能。
营养价值
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,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,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,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、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、胆固醇、三酸甘油脂的功效,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、减肥健身。因此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。
饮用六堡茶时,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,加入山泉水,明火煮沸后,稍置放,待微温饮用,倍感味甘醇香,有提抻、益脾消滞、生津解暑的功效,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,可治痢疾。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,可治小儿惊风等症。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,汤色不浊,喝时清凉祛暑。
产地环境
梧州市东邻广东,南接玉林,西连贵港,北通贺州、桂林。浔江、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。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,人称鸳鸯江。梧州集广西水流85%以上,有“广西水上门户”之称。
梧州市位于东经111°51′14″—111°40′,北纬22°58′12″—24°10′14″之间,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年平均21.1℃温度,最冷月(1月)平均11.9℃温度,最热月(7月) 平均28.9℃气温,年均降雨量1503.6毫米,全年平均日照为1915小时,日照百分率43.7。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,丰沛的降水,广阔的山地资源,非常适合于六堡茶产业的生产发展。
制作工艺
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初制、精制两个过程。
1.初制加工工艺流程:鲜叶→杀青→初揉→堆闷→复揉→干燥→毛茶
2.初制加工技术要求:
(1)鲜叶:选用适制茶树品种芽叶为原料。
(2)杀青:要均匀,杀青以叶质柔软,叶色转为暗绿色,青草气味基本消失为适度。
(3)初揉:趁温揉捻至成条索。
(4)堆闷:初揉结束后进行筑堆堆闷,当堆温达到55℃时,及时进行翻堆散热,当堆温降到30℃时再收拢筑堆,继续堆闷直到适度为止。
(5)复揉:再次揉紧成条索。
(6)干燥:干燥至茶叶含水分不超过15%,成为毛茶。
3.精制加工工艺流程:毛茶→筛选→拼配→渥堆→汽蒸→压制成型→陈化→成品。
4.精制加工技术要求:
(1)筛选:将毛茶通过筛分、风选、拣梗。
(2)拼配:按品质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级拼配。
(3)渥堆: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,进行渥堆发酵,适时翻堆散热,待叶色变褐,发出醇香即可。
(4)汽蒸: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,形成散茶。
(5)压制成型:趁热将散茶压成篓、砖、饼、沱等形状。
(6)陈化:将茶叶置于清洁、阴凉、通风、无异杂味的环境内,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,茶叶含水量降至18%以下,先移至清洁、相对湿度在75%至90%、温度在23℃至28℃、无异杂味的环境(洞穴)中陈化,然后移至清洁、阴凉、干爽、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。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。
质量特色
1.感官特色:外形条索紧结、色泽黑褐,有光泽,汤色红浓明亮,香气纯陈,滋味浓醇甘爽,显槟榔香味,叶底红褐或黑褐色,简而言之具有“红、浓、醇、陈”等特点。
2.理化指标:
(1)特级至一级,含梗≤3.0%,水浸出物(干态)≥33.5%。
(2)二级至三级,含梗≤6.5%,水浸出物(干态)≥30.0%。
(3)四级,含梗≤10.0%,水浸出物(干态)≥28.0%。
3.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: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