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中仙毫是陕西省汉中市的特产,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- 历史渊源
- 历史悠久:汉中产茶始于商周,兴于秦汉,盛于唐宋,繁荣于明清,自古就是贡茶、名优茶的知名产地。据《华阳国志》记载,约在公元前 12 世纪,古巴国献茶周武王,其茶 “形似月亮,紧压成团,名曰西乡月团”,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贡茶之一。
- 品牌整合:2005 年开始,汉中市借鉴龙井、铁观音等名茶成功经验,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,分步实施,将原 20 多个茶品牌整合至 “午子仙毫、定军茗眉、宁强雀舌” 三大品牌,后于 2007 年向国家质监总局申报了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,将全市名茶统一命名为汉中仙毫,从此,汉中仙毫成为全市茶叶的公共品牌。
- 生长环境
- 地理位置: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,北依秦岭,南临川渝,属南北气候的过渡带,茶园多分布在大巴山北麓海拔 800-1600 米的缓坡地上。
- 气候条件:这里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森林覆盖率达 60% 左右,云雾弥漫,昼夜温差大,为茶树生长营造了绝佳的小气候。
- 土壤条件:土壤肥沃且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,远离城市污染,为汉中仙毫的优良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- 采制工艺
- 采摘:以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主,特级仙毫要求单芽占 90% 以上,一芽一叶初展占 10% 以下,芽头需匀齐、肥壮、完整,长度不超过 2.0 厘米。一级和二级也有着严格的芽叶比例及形态要求。
- 制作:包括摊青、杀青、理条、做形、提毫、烘干等工序。摊青时,鲜叶被均匀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,竹质匾盘或晾席上,厚度一般不超过 3 厘米,每 1-2 小时轻翻一次,让鲜叶自然失水,失重 8%-10% 时,摊青便达到了适度。杀青常用微型滚筒杀青机,锅温控制在 220℃-180℃之间。理条工序使用五槽和七槽多功能机,锅温 90℃-80℃。做形工序锅温略降为 80℃-70℃。提毫是彰显汉中仙毫特色的重要步骤,师傅们用炒茶锅手工提毫,锅温 70℃-60℃。最后是烘干,先用热风式名茶烘干机初烘,温度 100℃-90℃,摊晾 30 分钟后进行复烘,温度 80℃-70℃,直至茶叶能被手捻成末,含水量在 6% 以下。
- 品质特征1
- 外形:外形微扁,挺秀匀齐,嫩绿显毫,干茶形似兰花,色泽翠绿,白毫披身。
- 香气:香气高锐持久,具有独到的地域特色,毫香、嫩香与花香缠绵,轻嗅间,仿若置身花海茶林。
- 汤色:嫩绿清澈鲜明,仿若春日初融的山涧溪流。
- 滋味:滋味鲜爽回甘,初尝如朝露润心,继而回甘悠长,仿若舌尖游历山水,品尽四季芬芳。
- 叶底:匀齐鲜活,嫩绿明亮。
- 营养价值与功效
- 抗氧化:茶多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,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- 健胃消食:茶多酚和茶黄素等成分有助于消化。
- 降血压、降血脂: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- 抗癌、抗肿瘤:茶多酚和儿茶素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癌、抗肿瘤作用。
- 市场与荣誉
- 市场情况:汉中仙毫在茶叶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,备受消费者青睐,价格因产地、品质、年份等因素有所不同。
- 获得荣誉:2007 年 12 月 10 日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 “汉中仙毫”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此外,还获得了众多奖项,如 2011 年北京第八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荣获 20 枚金奖,2012 年北京第九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 23 枚金奖,2013 年第十届中国(北京)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绿茶类 “金奖” 和 “优质奖” 等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