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武夷肉桂是武夷岩茶中著名的品种之一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武夷肉桂茶原产于武夷山马枕峰,一说原产于慧苑岩。据历史记载,肉桂茶在清朝就已有种植,但其大规模发展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。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推广,武夷肉桂现已成为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之一,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- 气候:武夷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四季分明,冬暖夏凉,年平均气温在 18 – 18.5℃之间,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左右,相对湿度大,雾日多,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形成。
- 土壤:武夷山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、黄壤和紫色土等,土壤肥沃,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土层深厚,排水良好,为肉桂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。
- 外形:条索紧实卷曲,呈乌褐色,油润有光泽,叶背起蛙皮状砂粒,俗称 “蛤蟆背”。
- 香气:香气浓郁高长,具有独特的桂皮香,还伴有乳香、果香等复合香气,香气持久,冲泡多次后仍有余香。
- 滋味:滋味醇厚甘爽,茶汤入口醇厚,有强烈的刺激性,回甘快而持久,岩韵明显。
- 汤色:汤色橙黄明亮,清澈艳丽,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,汤色逐渐变淡,但仍保持清澈。
- 叶底:叶底软亮匀整,边缘朱红或起红点,中央叶肉黄绿色,叶脉浅黄色,叶片肥厚。
- 采摘: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上旬左右开采,以驻芽三、四叶为标准,鲜叶力求新鲜、完整。
- 萎凋:将采摘下来的鲜叶均匀地摊放在水筛或萎凋槽上,进行日光萎凋或室内萎凋,使鲜叶散失部分水分,为后续的摇青和发酵做好准备。
- 摇青:通过摇青使茶叶细胞相互碰撞,促进茶多酚等物质的氧化,形成肉桂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。摇青过程要根据鲜叶的嫩度、含水量等因素灵活掌握,一般要经过多次摇青和静置交替进行。
- 杀青:摇青结束后,将茶叶放入锅中进行杀青,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,终止发酵过程,固定茶叶的品质特征。杀青要掌握好温度和时间,以保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。
- 揉捻:杀青后的茶叶趁热进行揉捻,使茶叶细胞破碎,茶汁溢出,形成茶叶的紧结外形。揉捻时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,避免茶叶断碎或揉捻不足。
- 烘焙: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烘焙,采用低温慢烤的方式,分初焙、复焙等多个环节,逐渐去除茶叶中的水分,使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固定。烘焙过程中要根据茶叶的品质和含水量调整温度和时间,以达到最佳的烘焙效果。
- 提神醒脑:武夷肉桂中含有咖啡碱,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,帮助人们振奋精神、消除疲劳、提高工作效率。
- 促进消化: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成分可以促进胃液分泌,增强胃肠蠕动,有助于消化吸收,缓解消化不良、胃胀等问题。
- 降脂减肥:武夷肉桂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,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,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,有助于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。
- 抗氧化:含有丰富的茶多酚、维生素 C、维生素 E 等抗氧化物质,能清除体内自由基,减少氧化损伤,延缓衰老,预防癌症、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。
- 抗菌消炎: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,有助于预防和减轻一些肠道炎症和口腔炎症。
- 茶具选择:建议选用紫砂壶或白瓷盖碗,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,能更好地激发茶叶的香气和滋味;白瓷盖碗则便于观察茶汤的色泽和叶底。
- 投茶量:根据茶具的大小和个人口味习惯,一般投茶量为茶具容量的 1/3 – 1/2 左右,如 150 毫升的盖碗,投茶量约为 8 – 10 克。
- 水温:用 100℃的沸水冲泡,高温有利于激发茶叶的香气和滋味,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。
- 冲泡时间:第一泡一般为洗茶,快速冲淋后倒掉,从第二泡开始,浸泡时间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,一般为 5 – 15 秒左右,后续冲泡时间可逐渐延长。武夷肉桂茶耐冲泡,一般可以冲泡 7 – 10 次以上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