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红工夫茶属红茶类,是中国工夫红茶的新葩,以外形肥硕紧实、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。以下是关于滇红工夫茶的详细介绍:
- 历史渊源:1938 年底,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公司成立,派人分别在顺宁(今凤庆)和佛海(今勐海)两地试制红茶,首批约 500 担,通过香港富华公司转销伦敦,深受客户欢迎,以每磅 800 便士的最高价格售出而一举成名。
- 产地环境
- 地理位置: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,主产茶区基本上分布在横贯东西的北纬 23°27′附近,被科学家称为 “生物优生地带”。全省 128 个县有 120 个县产茶,23 个重点茶产县的海拔高度均在 1000-2000 米之间。
- 气候条件:云南有雨热同季和干凉同季的气候特点,全年平均气温保持在 15℃-18℃之间,昼夜温差平均超过 10℃以上。从 3 月初到 11 月底,一年可采 9 个月的茶叶。
- 地形地貌:云南六山五水构成山岭纵横,河谷渊深,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,使云南西北高东南低,即可抵挡西北大陆性气候的入侵,又可接受来自印度洋、太平洋温暖季风,随地形产生温度水平、垂直的变化,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。茶区山峦起伏,云雾缭绕,溪涧穿织,雨量充沛,土壤肥沃,多红黄壤土,腐殖质丰富。
- 制作工艺
- 采摘:根据不同的等级要求,采摘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等鲜嫩芽叶,要求芽叶完整、匀净。
- 萎凋:将采摘回来的鲜叶均匀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或室外,让鲜叶散失部分水分,变得柔软,为后续的揉捻等工序打好基础。萎凋的方法有自然萎凋、萎凋槽萎凋等。
- 揉捻:通过揉捻机或手工揉捻,使茶叶细胞破碎,茶汁溢出,形成紧结的条索形状,同时促进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,为发酵做好准备。
- 发酵: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在特定的环境中,让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,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。发酵的温度、湿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茶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- 干燥:采用烘干或炒干的方式,去除茶叶中的水分,使茶叶达到一定的干燥度,便于保存和运输,同时也进一步固定茶叶的品质,形成滇红工夫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。
- 品质特征
- 外形:条索肥硕紧实,身骨重实,干茶色泽乌润,金毫显露,其毫色可分淡黄、菊黄、金黄等类。
- 香气:香气高长,带有独特的花果香、蜜香等,香气鲜郁持久。尤其是滇西茶区的云县、凤庆、昌宁等地所产的工夫茶,香气更为突出。
- 汤色:冲泡后的茶汤红艳明亮,高档滇红,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,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,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。
- 滋味:滋味浓厚鲜爽,刺激性较强,回甘明显,滇西茶区工夫茶滋味醇厚,刺激性稍弱,但回味鲜爽。
- 叶底:叶底红匀嫩亮,芽叶完整。
- 等级分类
- 特级:外形条索紧结,肥硕雄壮,干茶色泽乌润,金毫特显,内质汤色艳亮,香气鲜郁高长,滋味浓厚鲜爽,富有刺激性。叶底红匀嫩亮。
- 一级:外形条索紧结,肥硕雄壮,干茶色泽乌润,金毫特显,内质汤色艳亮,香气长,滋味浓厚鲜爽。叶底红匀嫩亮。
- 二级:外形条索紧结,肥硕雄壮,干茶色泽乌润,金毫少显,内质汤色明亮,香气鲜郁高长,滋味浓厚鲜爽,刺激性稍弱,但回味鲜爽。
- 三级:外形条索紧结,肥硕雄壮,干茶色泽乌润,金毫少显,内质汤色明亮,香气鲜郁高长,滋味浓厚鲜爽,有刺激性。香高似蜜糖香,又蕴藏有兰花香,叶底嫩饮红亮。
- 冲泡方法
- 茶具选择:个人静泡可选用紫砂壶、杯或白色透明的玻璃杯;请客多人喝时可采用铁观音的茶具(全套)和冲泡方法,用内壁为白色的瓷盖碗泡茶。
- 投茶量:一般每 100 毫升水使用 3-5 克茶叶,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。
- 水温:用 100℃的开水冲泡。
- 冲泡步骤:先放入适量茶叶,用开水冲泡,第一次泡的茶水倒掉,再次冲入开水,待汤色略至红艳即可饮用。滇红工夫茶极耐泡,可多次冲泡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